兵法论坛
留言 簿
《谋攻篇》第三
  
 
首页\ 第二讲“知己知彼,知天知地——全争与天下”
三、谋攻(全胜战略)--论谋攻当以全策取胜(《谋攻篇》第三)
    一、论用兵贵以全策取胜,不锐于伐兵攻城
    【原 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破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今译:
    大抵用兵[最完善的]法则是:保全国家的完整是上策,破坏了就差些;保全一个军的完整是上策,破坏了就差些;保全一个旅的完整是上策,破坏了就差些;保全一个卒的完整是上策,破坏了就差些;保全一个伍的完整是上策,破坏了就差些。因此,打一百次胜一百次,不是最完善的计策;不打仗却能使敌人降伏,才是最完善的计策。--论用兵贵以全策取胜,不锐于伐兵攻城。
上兵伐谋 兵不血刃
    【原文】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释义】只有不用战争就能使敌军屈服的,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所以,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胜敌,其次是通过外交手段取胜,再次是使用武力战胜敌人,最下策是攻城。
    【论评】
    运用智慧取胜是《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所以,孙子强调指出:"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百战百胜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不战而使敌人降服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人类历史即是一部斗智斗勇的历史。纵观古今中外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哪一个不是精于谋算的高手?法国卓越的军事家拿破仑将军说:"我有时是狐狸,有时是狮子。进行统治的全部秘密在于,要知道什么时候是前者,什么时候应当是后者。"
    历史上,"兵不血刃"、以谋略取胜的战例并不少见:秦始皇降服齐国、韩信一书平郢地、诸葛亮隆中三分天下……等等。现代史上, 1962年古巴导弹事件中,美国总统肯尼迪以强硬的态度,迫使苏联将其运往古已的导弹撤回本土,这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典型战例。
    "伐谋"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敌人正谋划攻击我,我则先"伐"其谋,使敌人的进攻阴谋失败;一种是我想攻击敌人,敌人已做好防御准备,我用计谋挫败敌人的防御。
    在军事领域里,"伐谋"关系到将士的生死,国家的存亡;在政治领域内,"伐谋"关系到敌我的荣辱成败;在经济领域和体育竞赛中,"伐谋"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和竞赛的胜负。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军事家、政治家、企业家、运动员,务必要慎谋、精谋、深谋、远谋,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做到"兵不血刃"、游刃有余。
晏婴智挫晋谋
    齐国曾是春秋战国时期第一个称霸的国家,但是,齐桓公死后,齐国就逐渐衰败了。过了100年,齐景公当上了国君,为了恢复齐国的往昔繁盛,齐景公任用了晏婴等一批贤臣,使齐国再度走上欣欣向荣的道路。
    齐国的繁荣和强盛引起了称霸中原的晋国的不安。晋平公为了向诸侯各国显示一下自己"霸主"的威力和巩固其地位,就想征伐齐国,给齐国一点厉害看看。为了探清楚齐国的虚实,晋平公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
    范昭到了齐国,齐景公设盛大宴会款待晋国使者。酒到酣处,范昭对齐景公说:"请大王把酒杯借我用一下。"齐景公不知其意,便吩咐侍从:"把我的酒杯斟满,为上国使者敬酒!"侍从倒满酒恭恭敬敬地送到范昭面前,范昭端起酒,一饮而尽。
    晏婴把范昭的举止和神色看在眼里,大为愤怒,厉声命令斟酒的侍从:"撤掉这个酒杯!给国君换一个干净的。"
    范昭闻言,吃了一惊。于是,他干脆佯作喝醉,站起身,手舞足蹈地跳起舞来,边舞还边对乐师说:"请给我奏一曲成周之乐,以助酒兴!"
    乐师从晏婴命令侍从撤杯的举动中看出了范昭的用意,站起来对范诏说:"下臣不会奏成周之乐。"
    范昭连讨没趣,借口已经喝醉,告辞回驿馆去了。
    齐景公见范昭不悦而去,心中不安,责怪晏婴说:"我们要跟各国友好往来,范昭是上国使者,怎么能惹怒人家呢?"
    晏婴回道:"范昭不过是以喝醉为名来试探我国的实力,为臣的这样做,正是要挫掉他的锐气,使他不敢小看我们。"
    乐师也跟着说:"成周之乐是供天子使用的,范昭不过是个小小使者,他也大狂妄了。"
    齐景公恍然大悟。
    第二天,范昭拜见齐景公,连连向齐景公道歉,说自己酒醉失礼。齐景公回了几句客套话,然后派晏婴带范昭去齐国的军营和街市上参观。
    范昭回国后,不无感触地对晋平公说:"齐国国力不弱,群臣同心,暂时不可图谋。"
    晋平公于是灭了攻伐齐国的念头。
古巴导弹危机
    古巴距美国佛罗里达州仅有200余公里,只隔着一个小小的佛罗里达海峡。
    美国政府得知赫鲁晓夫要在古巴部署导弹,立到紧急行动起来。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于10月22日向全世界发表了态度极其强硬的电视讲话:"苏联即将在古巴布署针对美国的中程核导弹发射场,这对所有美洲人的和平与安全都构成巨大的威胁,美国绝不能容忍他们这样做。即使是面临一场世界大战的危险,我们也绝不后退!"肯尼迪又声色俱厉他说:"我已下令对古巴实行封锁,检查一切运往古巴的战略进攻性军事装备。如果苏联强行闯过封锁线,那就意味着一场巨大的军事冲突,那将是一场不可避免的核大战,美国武装部队已做好了一切准备。"
    美国的盟友英国、法国、前西德和肯尼迪一个鼻孔出气,抨击前苏联的轻举妄动。
    赫鲁晓夫对美国及其盟友的警告嗤之以鼻,他认为肯尼迪不过是在"演戏"而已,照旧我行我素,命令苏联舰队载着ss一4中程核导弹缓缓向古巴驶去。
    10月24日,美军侦察机发现了驶向古巴的苏联舰队。肯尼迪立即下令美国军舰迎头拦截,同时通过各种途径使赫鲁晓夫得知:美国人已做好了核战争的准备,宁可冒核大战的危险,也绝不让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千方百计向赫鲁晓夫施加压力。
    两支舰队越来越近,星条旗和镰刀、斧头红旗相互辉映,在阵阵海风下飘动,发出"哗哗哗"的声响。
    美海军士兵向苏舰发出减速的信号,但苏联舰队既不回答美舰信号,也不减速……
    美国舰队的官兵紧张得喘不过气来,令他们大惑不解的是:苏军舰队上的官兵全是一副若无其事的面孔,他们没有作出任何开战的准备。
    原来,苏军舰队没有接到任何作战的命令。就在两支舰队在一分、一秒地接近时,赫鲁晓夫正通过无线收报机紧张地关注着海面上的情况--赫鲁晓夫终于"相信"肯尼迪不是在"演戏"了,克格勃向他报告:美国人要不借一切代价阻止苏联在古巴部署核导弹。赫鲁晓夫打了个冷颤(CHAN),真要打一场核大战,苏联也许不是美国的对手--论核弹头,美国是苏联的6~9倍;论洲际核导弹,美国至少要比苏联多150枚,论洲际核战略轰炸机,美国要比苏联多400架;美国的北极星导弹潜艇拥有约144枚核导弹,苏联则没有……
    这是一场实力威慑和心理意志的较量。
    双方舰队的官兵可以相互看见对方的容颜了。美军再次发出信号,要求苏联军舰减速,美方要登舰检查……
    赫鲁晓夫再也支撑不住了,只好发出命令:"返航!全部返航!"
"强大"的苏联舰队在美国海军舰队的紧逼下,在海面上来了个18O度的大转弯。
    在两个超级大国相斗中,肯尼迪赢了--没有花费一枪一弹。
卡扎菲登上历史舞台
    卡扎菲早在寒卜哈中学读书时就把埃及前总统纳塞尔奉为自己的楷模。进入班加西军事学院后,卡扎菲仿效纳塞尔推翻法鲁克国王的方式秘密地组织了"自由军官"社团。卡扎菲足智多谋,他谨慎地将"自由军官"社团发展到学院中的每一个班级中,集结了一大批"革命者",伊德里斯王朝的统治者竟对此一无所知。
    卡扎菲从班加西军事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在通讯兵团,职衔为上尉。卡扎菲加快了推翻伊德里斯王朝的步伐,不断地把年轻的军官们拉到自己的阵营中。到了1969年,利比亚军队中的军官已有一半成为了卡扎菲的人,卡扎菲认为:可以采取行动了。
    为了窥探利比亚王室的动向,卡扎菲选择班加西附近的加尔尤尼斯军营做为自己的基地,同时,对发动一场大规模武装政变所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武器、弹药都筹集就绪。
    伊德里王朝对卡扎菲的行动似乎有所警觉。王朝的对策是:把一些"自由军官"调驻新的防地或派往国外受训,卡扎菲也被列入派往国外的名单中。
    卡扎菲觉得再也不能等待了,"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他把"自由军官"们召集到加尔尤尼斯军营,按照事先拟好的政变行动计划有条不紊地分派任务,这个时刻是1969年8月31日的午夜。
    缜密的计划和果断的行动,使卡扎菲的行动出奇地顺利:在班加西,卡扎菲不费一枪一弹就占领了广播电台和邮电大楼;在的黎波里,卡扎菲的战友震卢德中尉未遭到任何抵抗就接管了城外防空部队,还冲入皇宫捉住了王储:在昔兰尼加,国王的卫队长阿卜杜拉是卡扎菲政变的同谋者,他们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军火库;在塞卜哈,卡扎菲的战友里菲中尉同样未费一枪一弹。9月1日拂晓前,卡扎菲和"自由军官"们完全控制了利比亚的军营、军火库和全国局势,把伊德里斯王朝的大、小官员全部投入监狱。
    从这一天起,一个崭新的"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诞生了。
    也正是从这一天起,卡扎菲登上了历史舞台,为世界"写"下了一个又一个传奇般的故事。
二、论谋攻和兵攻方法的巧掘及其利弊、得失
    二--1、论谋攻和兵攻方法的巧掘及其利弊、得失
    【原 文】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下政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fen、wen),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yin),又三月而后己。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今译:
    所以用兵上策是击破敌人的计谋,次策是击破敌人的外交,再次是击破敌人的军队,下策是攻击敌人的城郭。攻城是不得已的办法。制造[攻城用的]蔽橹、 ,准备[攻城用的]器械,三个月而后完成;构筑攻城的土山,又要三个月而后完成。将领不胜忿怒,驱使战士象蚂蚁一样去爬城,伤亡战士三分之一,而城还是不能拨取,这就是攻城的灾害。
    二--2、不战而屈人之兵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策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原 文】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今译: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降伏敌人的军队,却不用硬打,夺取敌人的城郭,却不用硬攻,毁灭敌人的国家,却不用久劳军旅,必须要用完善的计策争胜于天下,所以兵力不至于折损,却可以获得完全的胜利,这就是计划进攻的法则。
    二之三
    【原 文】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今译:
    所以用兵战斗的法则:有十倍(优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它;有五倍(优于敌人的兵力)就进攻它;只有一倍(优于敌人的兵力〕就分散它;(同敌人的兵力)相等就要能战胜它;(比敌人的兵力)少就要能扰乱它;(条件全)不如敌人就要能避免同它决战。所以弱小部队[如果只知道]硬拼就要成为强大敌人的俘虏。--论谋攻和兵攻方法的巧掘及其利弊、得失。
    三、论将为国辅,制胜万全之策,唯在于将。故将权宜重,任宜专,不可中御遥制,以免"乱军引胜"之害。
    三--1、论将为国辅,制胜万全之策,唯在于将
    【原 文】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今译:
    再者说,统帅是国家的辅弼(bi)。辅弼才德周备,那么,国家必然强盛;辅弼才德两缺,那么,国家必然衰弱,所以知道用兵的统帅,他掌握着人民生死的命运,是决定国家安危的主宰。
    三--2、故将权宜重,任宜专,不可中御遥制,以免"乱军引胜"之害
    【原 文】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三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三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mi)军,不知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者,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今译:
    所以国君为害于军队有三种情况:一、不懂得军队不可以前进,却要命令它前进;不懂得军队不可以后退,却要命令它后退;这叫做束缚军队。二、不懂得军事的外行,却要总揽军事行政的,就会使战士迷惑,三、不懂得用兵的策略;却要总揽战斗任务的,就会使战士怀疑。军队既迷惑又怀疑那么,诸侯侵略的祸患就会乘隙而来,这叫做自乱军心招引敌人取胜。--论将为国辅,制胜万全之策,唯在于将。故将权宜重,任宜专,不可中御遥制,以免"乱军引胜"之害。
    四、论知胜之道,谋攻之秘,不外乎审已料敌。故特标"知彼知已"四字,为一篇眼目
    四--1、论知胜之道,谋攻之秘,不外乎审已料敌

    【原 文】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今译:
    所以有五种情况,可以预知胜利,即:一、(了解敌我情况)知道可以打和不可以打的,可以胜利。二、懂得用多兵和用少兵的(各种应战方法的)可以胜利。三、全国上下同仇敌忾,(一致外御其侮的)可以胜利。四、以有戒备的军队防御弛戒无备的军队的,可以胜利。五、统帅有[指挥军队]才能而国君不加牵制的,可以胜利,这五条就是预知胜利的规律。
    四--2、故特标"知彼知已"四字,为一篇眼目
    【原 文】
    故曰:知彼知已,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已,每战必败。
    今译:
    所以说:了解敌人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敌人只了解自己,或胜或败;不了解敌人也不了解自己,每次打仗都有危险。--论知胜之道,谋攻之秘,不外乎审已料敌。故特标"知彼知已"四字,为一篇眼目。

 

 
 
CopyRight @2002 福州大学军事教研所 陈润华 张磊 林发
13706943876 13628643870
E-mail:rhc121@ms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