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论坛
留言 簿
《谋攻篇》第三
  
 
首页\ 第二讲“知己知彼,知天知地——全争与天下”
三、谋攻(全胜战略)--论谋攻当以全策取胜(《谋攻篇》第三)
小 结
    本篇主要论述采取什么样的进攻方法,以争取战争胜利的问题。孙子认为,恃武强攻,取胜于锋刃矢石之下,即使取胜,自己也难免不付出一定的代价;而以谋取胜,即可制胜,又能保存自己。所以本篇以谋攻命名,强调以智谋胜敌。并揭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著名军事规律。
    中心思想:以智谋胜敌
    主要内容:
    1、"全"为上,"破"次之
    《孙子》首先对以力强攻和以谋巧攻两种取胜的方法进行分析:"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破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这里所说"全"就是使敌人完整屈服而自己不受损失;"破"就是击破敌人而自己则遭受到一定的损失。从两种方式两种结果的比较中,孙子认为,"全"为上,"破"次之。因此,"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提出了一条取胜的总的指导思想,即:"必以全争于天下","兵不钝而利可全"。以既能自保,又能全胜为出发点,来确定"攻"的方式,是本篇的主旨。也是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战略思想的基石。"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思想的提出,是军事思想史上的一个独创,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2、谋攻之法
    《孙子》提出了以智谋取胜的四种手段:"上兵伐谋,某次代交,其次代兵,其下攻城。"他认为,首先应争取以"伐谋"、"伐交"取胜,这是达到"全胜"战略思想的最好手段。其次,立足于"伐兵"。他强调在战场上伐兵时要根据力量的对比,兵力的多寡,采取不同的用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有的版本为"少则能守之" ),不若则能避之。"就是讲在敌我力量对比的三种不同情况(即我处于优势、势均力敌、我居劣势)下,要临机应变,以智取胜。只有不得已才去攻打敌人的城寨,孙子把它列为下策。
    从《孙子兵法》十三篇的内容看,虽专言兵法,然而又不专恃武力,强调首先应在一定军事实力的基础上,争取以"伐谋"、"伐交"胜敌,既通过揭露、破坏敌人的计谋,打乱其战争计划;拆散敌人的同盟,孤立和消弱敌人的力量,同时扩大和加强自己的力量,以战胜敌人。在"伐兵"和"攻城"问题上,强调根据敌我力量的弱,采取不同打法,灵活机动地战胜敌人。孙子既重视奇谋诡诈的军事手段,也重视"伐交"盟战的外交运用;既讲不经过交战而使敌人屈服的策略,又讲通过交战的作战指挥艺术。它把政治斗争、外交斗争和军事斗争融为一体,这对古代兵家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3、揭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战争根本指导规律。
    孙子认为,"知彼知己"是正确指导战争的前提。只有全面了解了彼己之情,才能百战不殆,否则就会产生极危险的后果。所以,孙子首先列举了国君由于"不知"贻害军队的三种情况:"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这三种情况所导致的结果是"乱军引胜"。其次,孙子提出了"知胜"的五条原则:"知可以战与不可以与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孙子通过"不知"之害和"知胜"原则的分析,总结出一条战争指导的基本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是《孙子兵法》中主要精华之一。它着重指出了解决战争胜负的中心环节和基本内容,指出了"知"与"战"的辩证关系,成为有口界碑的名言。
    结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CopyRight @2002 福州大学军事教研所 陈润华 张磊 林发
13706943876 13628643870
E-mail:rhc121@ms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