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论坛
留言 簿
《计篇》第一
  
 
首页\ 第二讲“知己知彼,知天知地——全争与天下”
一、战争全盘计划(《计篇》第一)
    4、庙算--论战争的胜败,可预决于未战以前政府的作战大计
    【原 文】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于此观之,胜负见矣(xian yi)。
    未战先算 多算取胜
    【论评】
    孙武在讲守了既有客观物质条件的优势,又有主观指导上的正确之后,最后得出结论:"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这里的"见",同"现",显现。即是说,主客观的胜利条件都充分具备之后,谁胜谁负就端倪可见了。
    战争是"力量"的较量,这种"力量"是通过一定的数量(兵力、武器装备等)和一定的空间形式(组合、部署等)来体现的。例如,一支拥有1000名土兵、10门火炮的军队,其1000名士兵作为一个整体,10门火炮集中使用,是一种效果;1000名士兵和10门火炮分散在不同的10个地区使用,又是一种效果。
    因此,战争的决策者一定要在战前做周密的谋划,对战争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做出不同的估计和安排,也就是说,要打有准备之仗。
    但是,一个高明的统帅,并非都是在有百分之百把握的情况下才去决策的,如果都是有百分之百的把握,那么统帅的"高明"也就无从体现了。
    古人认为:"六十算以上为多算,六十算以下为少算。"
    因此,只要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把握就要敢于去决策、去行动,条件不充分,努力创造条件去赢得胜利,这才是高明的统帅。
    就一个政体组织或一个企业而言,"未战"之前,需"先定必胜之计",这是人们的共识。一个企业,其经营方针、经营目标和经营计划的决策过程,就是企业管理者运筹帷幄、精心谋划的过程。当然,在条件尚无百分之百把握的情况下去实施计划要担一定的风险,但风险与效益是成正比的,倘若"耐心"地等到"万事俱备",那么,最佳时机早已不复存在了。
    《孙子兵法》与庙算
庙算与汉高祖--未战先算取英布(战争运筹)
    汉高祖刘邦在平息了梁王彭越的叛乱和杀死韩信后不久,曾为汉朝天下的建立作出重大贡献的淮南王英布兴兵反汉。刘邦向文武大臣询问对策,汝阳侯夏侯婴向刘邦推荐了自己的门客薛公。
    汉高祖问薛公:"英布曾是项羽手下大将,能征惯战,我想亲率大军去平叛,你看胜败会如何?"
    薛公答道,"陛下必胜无疑。"
    汉高祖道:"何以见得?"
    薛公道:"英布兴兵反叛后,料到陛下肯定会去征讨他,当然不会坐以待毙,所以有三种情况可供他选择。"
    汉高祖道,"先生请讲。"
    薛公道:"第一种情况,英布东取吴,西取楚,北并齐鲁,将燕赵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然后面守自己的封地以待陛下。这样,陛下也奈何不了他,这是上策。"
    汉高祖急忙问:"第二种情况会怎么样?"
    "东取吴,西取楚,夺取韩、魏,保住敖仓的粮食,以重兵守卫成皋,断绝入关之路。如果是这样,谁胜准负,只有天知道。"薛公侃侃而谈,"这是第二种情况,乃为中策。"
    汉高祖说:"先生既认为朕能获胜,英布自然不会用此二策,那么,下策该是怎样?"
    薛公不慌不忙他说:"东取吴,西取下蔡,将重兵置于淮南。我料英布必用此策--陛下长驱直入,定能大获全胜。"
    汉高祖面现悦色,道:"先生如何知道英布必用此下策呢?"
    薛公道:"英布本是骊(LI)山的一个刑徒,虽有万夫不挡之勇,但目光短浅,只知道为一时的利害谋划,所以我料到必出此下策!"
    汉高祖连连赞道:"好!好!英布的为人朕也并非不知,先生的话可谓是一语中的!朕封你为千户侯!"
    "谢陛下。"薛公慌忙跪下,谢恩。
    汉高祖封薛公为千户侯,又赏赐给薛公许多财物,然后于这一年(公元前196年)的10月亲率12万大军征讨英布。
    果然,英布在叛汉之后,首先兴兵击败受封于吴地的荆王刘贾,又打败了楚王刘交,然后把军队布防在淮南一带。
    汉高祖戎马一生,南征北战,也深谙用兵之道。双方的军队在蕲(QI)西(今安徽宿县境内)相遇后,汉高祖见英布的军队气势很盛,于是采取了坚守不战的策略,待英布的军队疲惫之后,金鼓齐鸣,挥师急进,杀得英布落荒而逃。
    英布逃到江南后,被长沙王吴芮的儿子设计杀死,英布的叛乱以失败而告终。
庙算与诸葛亮--神机妙算(谋略)
    公元208年7月,曹操率80万大军(实际上只有20万)大败刘备,进逼东吴。东吴的孙权为了自身利益与刘备结成联盟,共同抗击曹军。
    当时,刘备派到东吴去的使者是诸葛亮,东吴的三军都督是周瑜。周瑜心地狭小,见诸葛亮处处高他一筹,就想寻机杀掉诸葛亮。
    一天,周瑜想到一条妙计,请诸葛亮监造十万枝箭。诸葛亮满口答应,并立下军令状,保证三日内交纳十万枝箭,否则甘受重罚。周瑜暗暗高兴,心想:"这可是你自己找死,怪不得我!"
    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后,一连两天,只是饮酒作乐。到了第三天,诸葛亮找到好友鲁肃,请鲁肃拨给快船20只,每只船上都扎满草人,然后把鲁肃请到船中,于四更时分,命士兵将2O只船划向北岸。这时候,长江水面大雾迷漫,对面看不见人。诸葛亮命令士兵们把船头西尾东一字排开,又命令士兵们在船上擂鼓呐喊。曹军听到震天惊地的鼓声,以为是敌人来偷袭,纷纷放箭,没用多久,船上的草人全部插满了箭。诸葛亮与鲁肃在船内只管饮酒谈笑。过了一些时候,诸葛亮命令士兵们把船头东尾西地排开,逼近曹军受箭。
    日出雾散,诸葛亮命令船队迅速返航。这时,每条船上已有了五六千枝箭。诸葛亮对鲁肃说:"十万枝箭如期拜纳,没费东吴半点力气,将军没有想到吧?"
    鲁肃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说:"先生真是神人啊,你怎么知道今天有如此大雾?"
    诸葛亮笑道:"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理,不晓阴阳,那是个庸才。我在三天前就已算定今日有大雾,所以才敢提出三日的期限。周都督让我办十万枝箭,到时候,工匠料物都不应手,那不是明明白白要杀我吗!我诸葛亮命大福大,他是杀我不了的。"
    鲁肃把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经过告诉给周瑜,周瑜叹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不如他啊!"
庙算与李嘉诚--独具慧眼(经济)
    李嘉诚是当今世界的首富之一。李嘉诚的成功在于他的独具慧眼和非凡的胆略。
    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席卷长城内外,香港也因此受到冲击。当时,香港盛传各种谣言,其中"中共要用武力收回香港"的谣传尤其令许多巨商大贾提心吊胆,于是,一些富豪们便惶惶不可终日地将楼宅、工厂、商店纷纷以低价抛卖。李嘉诚凭借自己多年来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确信"动乱"只是暂时的现象,"动乱"之后一切都会照常,于是抓住时机,果断地低价购入大批房地产,扩大了自己的实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香港做为通向中国大陆的桥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已拥有600多万平方米楼宅面积和强大经济势力的李嘉诚再一次抓住时机,扩大经营,向世界级富翁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怡和集团"是香港历史悠久的英资洋行。1984年,中美香港问题谈判出现了障碍和反复,"怡和集团"突然宣布:该集团将从香港迁往百幕大注册。此消息传出,香港商界顿时蒙上了一层阴云,香港市民也都在为香港的前途担忧。关键时刻,李嘉诚以29.8亿港元的巨资购人了与"怡和集团"联营的"置地公司"34%的"港灯"股权,扫除了笼罩在香港上空的云雾,增强了香港市民对香港前途的信心。此后,李嘉诚领导的"和黄集团"为香港的56O万居民提供了全面的优质服务,仅1986年就在香港增设了30家百佳超级市场和34家屈臣式商店、电器商店。当然,"和黄集团"也再一次获得发展。
    李嘉诚有胆有识,且待人真诚,他的成功赢得了世入的尊敬。
庙算于广告--"家丑外扬"扬美名
    大众汽车公司在1962年请美国底特津市的一家广告公司为该公司设计了一则广告:广告的中心是醒目的两个大字--"次品";上方是一辆大众小汽车,下方是一行说明文字--大众车的检查员因仪表板上的小贮藏柜里有一道划痕而拒绝接受该车。大众汽车公司的一位负责人不无自豪他说:"没有一家汽车制造商曾考虑过在他的广告里用'次品'这个字眼,只有大众车才敢如此自信。"
     因"一道"在小贮藏柜里的"划痕"而被定为"次品",大众汽车公司对其产品质量的要求是多么"高",多么"严"!而对消费者的利益又是多么负责!
     由此可见,"次品"的含义恰恰是其反面。
    但是,如果以"优"、"美"等司空见惯的字眼来做广告呢?还会收到"次品"那样令人过目不忘的效果吗、
    聪明的读者自然会心中有数。
庙算与毛泽东--舌战赫鲁晓夫
    1958年7月31日,苏共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应毛泽东的"邀请"来到了中国。
    在这以前,苏联驻华大使尤金向毛泽东表达了苏联领导人的一个"意愿"--"希望在中国有一个潜艇基地,"当毛泽东要向尤金寻根问底时,尤金又遮遮掩掩地提出了一个"联合舰队"问题。毛泽东发火了:"你讲不清,请赫鲁晓夫来讲!"于是,赫鲁晓夫就来了。
    毛泽东把赫鲁晓夫请人中南海,寒暄过后,宾主分别坐下。毛泽东直截了当他说:"尤金向我讲了,你们有那个意思,所以我想听听你的想法。"
    赫鲁晓夫一口气讲了十多分钟,毛泽东默默地听着,不停地吸烟。突然,毛泽东打断赫鲁晓夫的话,说:"你讲了很长时间,还没有说到正题。"
    赫鲁晓夫一楞,这才注意到毛泽东神色肃穆,气氛有些不对劲,但他仍然勉强地笑了笑,说:"是呀,是呀,你别忙,我还要继续讲……"
    毛泽东不理会赫鲁晓夫的狡辩,说:"请你告诉我,什么叫共同舰队!"
    赫鲁晓夫支支吾吾:"所谓共同么,就是共同商量的意思……毛泽东同志,我们出钱给你们建立个电台,我们的舰队现在正在太平洋活动,我们的主要基地……"
    毛译东愤然站了起来:"你讲的这一大堆毫不切题,我问你,什么叫联合舰队?"
    赫鲁晓夫尴尬地掩饰道"我们不过是来跟你们共同商量商量……"
    "什么叫共同商量,我们还有没有主权了?"毛泽东动火了,"你们是不是想把我们的沿海地区都拿去?你们都拿去算了!"
    当时,苏联在欧洲各社会主义国家里都派驻有军队、建立了各种军事基地,毛泽东对此了如指掌。
    赫鲁晓夫试图避开锋芒,用迂回的方式说服毛泽东:"毛泽东同志,我们能不能达成某种协议,让我们的潜水艇在你们的国家有个基地,以便加油、修理、短期停留,等等。"
    "不行!"毛泽东断然拒绝。
    "你们的潜艇也可以使用我们的摩尔曼斯克做基地……"
    "不要!"毛泽东说,"英国人、日本人,还有别的许多外国人已经在我们国土上呆了很久,被我们赶走了。赫鲁晓夫同志,最后再说一遍,我们再也不想让任何人利用我们的国土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
    赫鲁晓夫嘟味着说:"不同意就不同意吧,我们不提这个建议了。"
    赫鲁晓夫于8月3日离开中国,悻悻地返回苏联。
    在飞机上,沮丧之余,赫鲁晓夫突然明白了自己此行失败的原因:毛泽东绝非凡夫俗子!早在"邀请"之前,毛泽东已运筹不止一日,而自己竟然连一点准备都没有!
    "该死的尤金!"赫鲁晓夫把一肚子的怒气都发泄在苏联驻华大使尤金身上,"为什么不告诉我好好地准备准备……"
庙算与学习--饶京翔的秘诀
    1994年7月,热风吹拂着北京大地的时候,第25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在北京举行了。几十个国家的中学生代表在紧张地角逐。像每次竞赛一样,中国的骄子们以出色的成绩为祖国争得了荣誉,获得了金牌。在他们当中,有北京4中高三(2)班的饶京翔。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功的秘诀,饶京翔成功的秘诀就在于计划。他的计划十分细致,甚至连什么时候休息,休息多少分钟、休息的这些时间里每一分钟做什么(如做转头运动,转多少次),都事先安排好了。而且他执行计划的坚决程度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有如此周密的计划,如此坚韧不拔的毅力,饶京翔的成功也必在计划之内。
    饶京翔的计划开始于他上初三的时候。那时他只是22中的一个虽然不错但也不算顶尖的学生,在年级里总是第四。
    "你怎么不拿个第一呀?"妈妈问他。
    "那哪可能呀?"他说。
    可他暗暗使劲了,真地拿了第一。紧接着,为了考上自己向往的4中,他开始了真正的计划。从这开始,计划就成了他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他对自己的时间斤斤计较,把每一分钟都写进了计划,而且一丝不苟地执行,终于考上了4中。
    考上4中后,为了更好地获取知识,为了向自己的成功迈进,饶京翔的计划更详尽了,执行起来也更坚决了。
    有一次,一个朋友从外地来,请他们全家到高级餐馆吃饭,这是一般孩子都会喜欢的事情,可饶京翔怎么也不肯去。爸爸说,妈妈劝,谁说也没用,最后他竟然掉下了眼泪。他说每秒都有自己的计划,他最不喜欢的事情就是打乱他的计划,他的计划是很重要的。父母终于理解了这个倔强的孩子。
    饶京翔就这样在他的计划中,一步一个脚印地探索着。终于,计划伴随着他走上了奥林匹克的领奖台。当扩音器里不断地传出"Rao     Jing Xiang China(中国饶京翔)时,他甜甜地笑了。
    【启示】如同战场、商场中的庙算一样,一个人能否安排好自己的"策略",安排好自己的人生计划,是成功起码的条件。一个办事有条不紊、谨慎细心的人是非常容易给人留下良好印象的,这也是许多成功人士的经验之谈。
    饶京翔还是个初中生时,就开始了他的"计划",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娱乐,做到"心中有数"。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能有毅力坚持自己的计划。执行计划是比制定计划更需要恒心的。

 

 
 
CopyRight @2002 福州大学军事教研所 陈润华 张磊 林发
13706943876 13628643870
E-mail:rhc121@ms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