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论坛
留言 簿
《形篇》第四
  
 
首页\第3讲 知己——造势与运势\
一、 造形——论战法必本于政胜(《形篇》第四)
创造条件 以弱制强
    【原文】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释义】从前,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先要创造出不会被敌人战胜的条件,来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
    【论评】
    战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攻与守。攻与守的目的都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但是,在战场上,在许多情况下,敌人的兵力、物力或敌人所拥有的天时、地利往往要强于己方,己方不被消灭就不错了,奢谈战胜强敌,谈何容易!
    孙子认为: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积极创造条件,积蓄作战实力,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战胜敌人的客观基础,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寻找战机,以弱制强。
    春秋时期,吴王阖闾想要攻打楚国。孙子劝说阖闾:楚国地大物博、兵多将广,吴国不过是个小国,人口少,物力薄,要想打败楚国,还要准备几年。阖闾接受了孙子的劝告,又采纳了伍子胥提出的"疲楚"建议。经过6年的准备,吴国倾全国之兵,一举打败了楚国,建立了一番"霸业"。
    北京姑娘张占英率12名待业青年"起家"时,手中只有10块钱,靠的是卖两分钱一碗的大碗茶。如今,她早已成为拥有数百万元资金的阔老板了。
    邓亚萍的名字响震全世界,她"个子低、胳膊短",在许多人的眼中,根本不是块打乒乓球的"材料",但邓亚萍刻苦训练,以精湛的球艺和顽强的作风横扫世界乒坛,世界乒坛的权威人士称邓亚萍的成功为"亚萍现象"。
    可见,创造条件,化弱为强,井非是一句空话。
运势与战争--伍子胥疲楚败楚
    春秋时期,吴主阖闾在大将孙武、大夫伍子胥、太宰伯?(PI)的辅佐下,国力大增。公元前512年,阖闾认为可以攻打楚国了,于是召集孙武、伍子胥、伯?共议出兵大事。
    孙武道:"大王要远征楚国,时机尚不成熟。楚国地大物博、兵多将广,而我们吴国是个小国,人口少,物力也不够富足,要想打败楚国,还需要几年的准备。"
    伍子胥因自己的父兄都被楚王杀害,急于报仇,在同意孙武的意见时,又提出了一个"疲楚"的妙计:把吴国的士兵分为三军,每次用一军去袭扰楚国的边境,一军返回,另一军则出发,这样,自己的军队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整,而使楚国的军队疲于奔命,劳苦不堪。
    孙武和伯?也都认为伍子胥的计策切实可行。于是,第二年,阖闾开始实施伍子胥的"疲楚"计划:派一支部队袭击楚国的六城和潜城(均在安徽境内),楚国急忙调兵援救潜城,吴兵则已离开潜城攻破了六城。过了一些日子,吴兵又攻击楚国的弦(河南境内),楚国慌忙调兵奔走数百里援救弦,但是,援军还没有赶到弦,吴兵已撤退回国了。一连6年,吴国用此"疲楚"之计使楚国士卒疲于奔走,消耗了大量实力。
    公元前506年,楚国令尹囊瓦攻打蔡国,蔡国联合唐国向吴国求救,阖闾认为这是一个出兵攻楚的大好时机,再次召集伍子胥、孙武和伯?商议出兵之计,伍、孙、伯三人一致同意阖闾的意见。这一年冬天,阖闾亲率伍子胥、伯?、孙武,倾全国的军队计6万多人誓师伐楚。
    楚军连年奔走作战,实在是"疲劳"已极,因此,吴军长驱直入,迫近汉水方才遇到囊瓦的"阻挡"。决战时刻,吴军士气旺盛,而楚军战战兢兢,勉强应战。双方军队一接触,楚军就土崩瓦解,囊瓦率先逃走,大夫史皇战死,吴军乘胜追击,接连在郧(YUN、云;湖北)、随一带和雍?(SHI、是;水边)大败楚军,然后渡过汉水,迅速攻占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楚昭王跑得快了一步,才没有成为吴军的俘虏。
造势与战争--隋文帝先备后战灭陈国
    南北朝后期,北周的相国杨坚自立为皇帝,建立了隋王朝,杨坚即是隋文帝。隋文帝胸怀大志,决心一统天下,但在当时,隋文帝力量单薄,而北方的突厥人不时南侵,隋文帝便制定了先灭突厥、后灭陈国的战略方针。
    隋文帝在与突厥交战期间,对南方的陈国采取了十分"友好"的策略:每次抓获陈国的间谍,不但不杀,反要以礼相送还;即使是有人要投靠隋文帝,只要他是陈国人,隋文帝从隋、陈"友好"出发,仍毅然加以拒绝。为增加国家实力,隋文帝大胆实行改革,简化了政府机构,鼓励农耕,提倡习武。
    在击溃了突厥之后,隋文帝开始着手灭陈的行动。江南收获的时间较早,每到收获季节,隋文帝就派人大造进攻陈国的舆论,令陈国紧急调怔人马,以至误了农时。江南的粮仓多用竹木搭成,隋文帝派追间谍潜入陈国,因风纵火,屡屡烧毁陈国的粮仓。经过几年的折腾之后,陈国的物力、财力都遭受到不小的损失,国力日益衰弱。
    为了渡江作战,隋文帝派杨素为水军总管,日夜操练水军。杨素建造的战船,最大的叫"五牙",可乘800人;小的叫"黄龙",也可乘100余人。为了迷惑陈军,屯兵大江前沿的隋军每次换防时都要大张旗鼓,令陈军恐惧不已,以为隋军是要渡江作战。渡江前夕,隋军又派出大批间谍进行骚扰、破坏,搅得陈国军民不得安宁。
    但是,面对磨刀霍霍的隋军,陈国国君陈后主竟然麻木不仁,依旧是醉生梦死。大市令章华冒死进谏,陈后主将章华斩首示众。公元588年10月,隋文帝认为条件已经成熟,指挥水陆军51.8万人,从长江上、中、下游分八路攻陈,当元帅杨素的"黄龙"战船在破晓时抵达长江南岸时,陈国守军还都在睡梦之中。隋军除在岐亭 (西陵峡口)遭到陈国南康内使占仲肃在江中以三条巨型铁索的阻截外,一路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第二年的正月20日,隋军攻入陈都建康,陈后主仓惶躲入枯井之中,后被隋兵搜出,陈国就此灭亡。
    长达近200年的"南北朝"--中国社会长期分裂的局面终于结束。
造、运势与战争--"冥河"导弹的喜与悲
    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强占了埃及的西奈半岛。埃及为保卫苏伊士运何,花重金从苏联购买了装有"冥河"导弹的"蚊子"级导弹艇,并把它隐藏在塞得港内,准备袭击以色列的舰艇。
    以色列的驱逐舰"埃拉特"号经常出现在西奈半岛北部海域进行侦察巡逻活动。10月21日,"埃拉特"号在对埃军海岸雷达和通信台站进行观测后,没有发现任何可疑迹象,于是按原计划继续向前航行。17时3O分,晚餐的时间到了,部分官兵进入餐室,开始用餐。突然,在甲板上值班的哨兵惊恐地发现一架尾部喷着火焰的"小飞机"从南面飞来,直扑军舰,哨兵及时发出警报,舰长命令舰艇快速躲避,同时命令主、副炮向"小飞机"射击。"小飞机"并不躲避,而是一往无前,"落"入锅炉舱,"轰"地爆炸。仅仅过了2分钟,第2架"小飞机"又击中了轮机舱,并发生猛烈爆炸,刹时,"埃拉特"号通信联络中断、主机停转、艇体倾斜。正在全舰官兵倾尽全力抢修舰艇的时候,第3架、第4架"小飞机"分别在舰尾和人群中爆炸,"埃拉特"号舰尾下沉,舰体几乎成直立状态,不一会儿,就沉人海底。
    埃及人的偷袭成功了。
    这也是反舰导弹在世界上的首次使用。
    令世人感到震惊的"冥河"导弹在仅隔6年之后,再一次令世入震惊:
    1973年u月6日至11日,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及、叙利亚联军与以色列在地中海展开了一场激战,埃及和叙利亚军队向以色列舰艇发射了5O枚"冥河"导弹无一发命中。
    以色列人从"埃拉特"号驱逐舰的沉没中汲取了教训,他们设法搞到了数枚冥河式导弹,对导弹进行了"解剖",找到了它的致命弱点,当叙利亚人和埃及人发射的"冥河"导弹升空后,以色列军队立即实施"电子干扰","冥河"即刻变成了"瞎子",再也寻不到目标了。
造、运势与政治--细川护熙引发日本政坛大"地震"
    细川护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
    早在1983年,细川就当上了熊本县知事(相当于省长)。1987年,细川连选连任。由于政绩卓著,细川被誉为推动"地方时代"的旗手。但是,细川的目标不在"地方",而是在"东京"。199l年、熙川放弃连选连任,担任了日本行政改革推进审议会的富裕生活部会的部会长,开始广交朋友,为向权利中心挺进打基础。
    但是,细川是一个后来者。一个珊珊迟来的"客人",想要在盘根错节的政界立足已十分不易,要想挺进权力中心, 谈何容易。
    这需要耐心,需要坚韧不拔,需要机遇。
    细川冷静地思索着:近几年来,日本政坛丑闻不断,先是里库路特案件,后是东京佐川快递公司行贿案件,日本的首相们接二连三地"引咎辞职"。日本国民愤怒了,他们对已连续执政38年的自民党失去了信心,日本政坛需要一位新的、廉洁奉公的政治家!
该行动了。
    1992年5月7日,日本各大报纸以醒目的标题报道:熊本县前知事细川护熙要组建新政党!
    两天后,细川的"日本新党"正式宣告成立。仅仅过了两个月,细川就以360万张选票当选为参议员,走入日本议会。在1993年6月举行的东京都议员选举中,日本新党一举夺得20个议席。"日本新党"稳稳地在日本政坛上站住了脚。
    细川的"日本新党"引发了日本政坛大"地震"--羽曰孜、小泽一郎率本部44名参众两院议员另组了"新生党";武村正义等年轻议员组建了"先驱新党"。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在1993年7月18日的日本众院大选中,日本自民党未能取得独立推选首相侯选人的资格,这意味着自民党38年来一统天下局面的崩溃。
    机遇再一次向细川护熙招手。
    细川当仁不让,他与武村正义联合在一起,郑重宣布:与自民党诀别,愿与其他党派共同组成一个不包括自民党在内的多党联合政府。
    新生党、社会党、民社党、公明党、社民联五党领袖在经过周密的协商后,一致拥护细川的开拓之举,并推举细川为新政府的首相侯选人。
    1993年8月6日,细川以262票对224票战胜自民党首相侯选人,如愿以偿地当选为日本第79届内阁总理大臣。
造、运势与战争--"沙漠之狐"智挫"战斧行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军在非洲向德军发动了一次名为"战斧行动"的进攻。当时,英军拥有500辆坦克,指挥官是有丰富沙漠作战经验的韦维尔将军,而德方只有150辆坦克,真正能参战的才有95辆,指挥官是后来被称为"沙漠之狐"的隆美尔将军。
    进攻一开始,英军向分散在100英里战线上的德军发起猛攻。英军的坦克装甲厚度是德军的两倍,德军的37毫米反坦克炮无能为力,而英军用40毫米反坦克炮将德军坦克一一摧毁,英军完全控制了战场上的局势。
    危机之中,隆美尔突然想到了88毫米高射炮。"对,只要它能对付英国的马蒂尔塔坦克!"隆美尔立即将仅有的13门高射炮部署在几个战略要地,只要英军坦克进入射程内,立刻给以致命的打击。
    但是,韦维尔将军依仗坦克和步兵占有绝对优势的条件,仍然突破德军防线的薄弱部分,攻占了哈勒法亚等据点。
    对隆美尔将军来说,形势异常严峻;韦维尔将军也认为,只要集中兵力发起一次猛攻,德军防线就会崩溃。但是,韦维尔将军作梦也没想到,就在他攻占哈勒法亚的第二天夜间,隆美尔突然发起反攻,又把失去的据点夺了回来,韦维尔的信心动摇了,他不再敢紧逼隆美尔,这使得隆美尔赢得了最宝贵的时间。当韦维尔调动部队,企图向北攻击德军集结地时,狡猾的隆美尔又出其不意地绕到了英军的后方,并集中了全部坦克向英军横扫过去。韦维尔将军在正面进攻受阻,又面临被隆美尔切断后路的危险的情况下,只好传令向南部撤退。
    "战斧行动"以英军的失利而告终。在这次"行动"中,英方损失了220辆坦克,隆美尔的60辆坦克也损失了100辆。
造、运势与经济--"人弃我取,人取我舍"
    说来难以令人置信:华夏富翁之一--李晓华,起家的时候,只用了3500元!
    李晓华是位老"知青",1978年回北京,连个固定工作都没有。
    1979年,李晓华于起了在街头摆摊的个体户,为了办点走俏货,他带上几千块钱到了广州。
    李晓华本想买一些电子表、T恤衫、变色镜回北京,可是,在广州城转了几圈后,觉得这些东西赚不了几个钱,于是放弃了初衷。一天,李晓华走到广州商品交易会陈列馆门前,被陈列馆中的一台美国进口冷饮机吸引住了。
    北京人好热闹,喜欢"猎奇"。
    李晓华在心中盘算:"这玩艺儿运回北京肯定能受欢迎,赚多少不知道,但无论如何赔不上!"
    李晓华问,"这机器多少钱一台?"
    人家回答:"机器倒不贵--一3500元!不过,这是样品,不卖。"
    李晓华失望地挠了挠头,但他转而一想:"样品?不就是给人看的吗?交易会结束,总不能再运回美国去啊!"
    此后。李晓华天天光临交易会陈列馆,一直到交易会闭会。
    果然,这机器不能运回美国。
    李晓华花3500元把美制冷饮机买到手中,运回北京--第一天,纯收入1万元!喝冷饮的人排成了一字长蛇阵,整个胡同人山人海,大车、小车都过不去了。
    一个夏天,李晓华净赚几十万。
    第二年,小商小贩们一见美国冷饮大受欢迎,争先效仿,一时间,大街小巷,漏斗似的美制冷饮机处处可见。李晓华呢?他看好了录像市场,专心一意地干起播放录像的生意来,又实实在在地赚了一大把。
    1985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李晓华觉得自己的文化知识有限,应该"进修进修",于是毅然放弃在北京赚"大"钱的机会,飞到日本,在东京国际语言学院当了一名学主。李晓华边学日语边打工(在"中华料理店"洗盘子),毕业后在日本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并成为"101毛发再生精"在国外的代理商。五年过去,李晓华的公司不仅在亚洲有了很大发展,还在欧洲和美洲站稳了脚跟。
    迄今为止,李晓华在北京、天津、吉林等地兴办了十家三资企业,总投资1000多万元;他还为我国公益事业捐款1000多万元。
    李晓华,好样的!
造、运势与教育--"十年破产读书"的教育家
    教育家徐特立从18岁开始,抱着读书明理的志趣开始了他的塾师生涯。当时,徐特立只读过6年的私塾,学识很有限,可是要买书学到更多的学问又没有钱,徐特立为此十分苦恼。
    恰在此时,徐特立从祖母那里继承了一点田产,每年可收20石谷。徐特立想:看来要想读书,就得"破产"。要么"破产"读书,要么守财不学。他再三权衡,终于决定,用自己每年教书的收入维持家庭用度,把祖母田产逐年变卖,用来买书。他坚信:十年苦读,到30岁时,书读通了,谋生问题也就解决了!
    从此,徐特立不顾他人的议论,抛弃"八股",立志苦读求学问,坚定不移地接着自己的计划走下去,连《十三经注疏》、《读史方舆纪要》、《御批资治通鉴》等贵重书籍,他都毫不犹豫地用变卖祖母田产的钱买了回来。
    徐特立读书十分刻苦。在攻读古典书籍的过程中,徐特立还认真学习了地理、代数、几何、历史。1905年,清政府取消"八股",     在科举考试中改试经义,加试历史、地理。这时,徐特立破产读书已进入了第8个年头,祖母的田产已变卖得只剩下一年收4石谷,眼看已无"产"可"破"。为了生计,徐特立报名参加了科考。
    初试3000多人,徐特立名列第19;复试结束,徐特立也取得了好成绩。徐特立的地位顿时提高,年薪由14串钱一跃升为60串铣"十年破产读书"终于结出了硕果。
    凭着"十年破产读书"学到的知识,徐特立在时代的风雨中逐步成长起来,他先后创办了梨江高等小学堂和和长沙师范。在湖南第一师范执教期间,徐特立是毛泽东、蔡和森、李维汉等一大批优秀人才的老师,成为一代杰出的教育家。
造、运势与经商--"大碗茶"的启示
    "大碗茶"三个字,家喻户晓;但大碗茶的故事不一定人人都知道。
    故事要上溯到1979年。那时候,25岁的北京姑娘张占英和12名待业青年为了寻找生活出路而一筹莫展。有人给她们出了个主意:卖大碗茶--北京的人口流动量特大,夏天又热得要命,喝水的人多着哩!
    在有关人员支持下,张占英选择了北京前门大街这一得天独厚的地方摆下了大碗茶的摊子。
    那时候,一碗茶才两分钱--多难为情啊!
    谁知,一个月下来,姑娘们收入600多元。张占英是个颇有心计的姑娘,有了本钱就可以做"大买卖"了--她们不但继续卖大碗茶,还开始经营冰棍、点心、酒菜、油饼、直至日用百货……
    "春风得意马蹄疾",张占英和她的姐妹、哥们儿很快在前门箭楼东侧的商业街上有了一席之地,随后,她们创办了"京华商场"。
    如今,由10元钱靠卖大碗茶起家的张占英已经是拥有数百万元资金的阔老板了。
    朋友,你从大碗茶的故事里获得了什么启示呢?
    从被炒鱿鱼到两度获"埃美金像奖"
    谁能相信:两度"埃美金像奖"的得主S·J·拉菲尔女士在其30年的播音生涯中竟会有18次被炒鱿鱼的历史纪录!
    1981年,拉菲尔女士在历经磨难后,又一次被纽约电台解雇了,原因极其简单:"不合时尚"。
    拉菲尔女士毫不气馁,她认为自己有播音的天赋,她相信自己在这一领域会取得成功,因此,她一面谨慎地寻求就业机会,一面不倦地学习完美的播音技巧。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她带着"电台问答节目的新构想"走入了"全国广播公司"的大门.获得了一个主持有关美国独立纪念日的政治节目的机会。
    拉菲尔十分珍惜这一时机。在经过充分的准备后,她以独特的轻松、爽朗、坦诚的谈吐风格开始播音……
    爱挑剔的美国听众立刻被拉菲尔女士动人的嗓音吸引住了。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留下了拉菲尔女士。
    此后,拉菲尔女士主持的节目拥有越来越多的听众,人们都把听拉菲尔女士主持的节目当作是一次艺术享受。随着时间的增长,人们还送给拉菲尔女士一个美称:可爱的女士。
    如今,荣获两届"埃美金像奖"的拉菲尔女士兼任电视专题节目主持人,拥有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千万名,拉菲尔迷"。
    假如,拉菲尔女士在她第18次被炒鱿鱼后不幸改操它业,世界还会有"可爱的女士"这一美称吗?
造、运势与广播--从被炒鱿鱼到两度获"埃美金像奖"
    谁能相信:两度"埃美金像奖"的得主S·J·拉菲尔女士在其30年的播音生涯中竟会有18次被炒鱿鱼的历史纪录!
    1981年,拉菲尔女士在历经磨难后,又一次被纽约电台解雇了,原因极其简单:"不合时尚"。
    拉菲尔女士毫不气馁,她认为自己有播音的天赋,她相信自己在这一领域会取得成功,因此,她一面谨慎地寻求就业机会,一面不倦地学习完美的播音技巧。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她带着"电台问答节目的新构想"走入了"全国广播公司"的大门.获得了一个主持有关美国独立纪念日的政治节目的机会。
    拉菲尔十分珍惜这一时机。在经过充分的准备后,她以独特的轻松、爽朗、坦诚的谈吐风格开始播音……
    爱挑剔的美国听众立刻被拉菲尔女士动人的嗓音吸引住了。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留下了拉菲尔女士。
    此后,拉菲尔女士主持的节目拥有越来越多的听众,人们都把听拉菲尔女士主持的节目当作是一次艺术享受。随着时间的增长,人们还送给拉菲尔女士一个美称:可爱的女士。
    如今,荣获两届"埃美金像奖"的拉菲尔女士兼任电视专题节目主持人,拥有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千万名,拉菲尔迷"。
    假如,拉菲尔女士在她第18次被炒鱿鱼后不幸改操它业,世界还会有"可爱的女士"这一美称吗?"
运势与产品推销--"以旧换新,补足差价"
    上海手表是我国国产手表中的佼佼者,80年代以前,一直畅销全国,拥有广阔的消费市场。8O年代初,由于手表调价,上海表受到巨大冲击,至1984年5月,积压在库中的手表多达60万只。面对这种不景气的局面,上海手表厂的领导一面组织技术力量,努力开发新品种,一面集思广益,寻求销售积压手表的新途径。经过调查、分析,工厂得出了如下结论:全国带表的人之中,每4人就拥有一块上海表;全国的人均收入还不高,购买外国手表的人数有限,上海表仍有很大的销售潜力。根据上述信息,工厂决定采用"以旧换新,补足差价"的销售方式,吸引拥有旧上海表的消费者。具体方法是,买主可凭借上海手表厂生产的半钢、全钢和日历表换新表,旧表折价分别为15元、16元和17元。新销售方式推出后,果然立竿见影,打开了手表的销路。
    三乐电气公司所属厦门华宁电子有限公司也从"以旧换新,补足差价"的销售方式中尝到不少甜头。
    1989年下半年,洗衣机市场疲软。公司推出"以旧换新,补足一定费用即可换到一台全新三乐洗衣机"的广告后,顾客盈门,产品销售额和企业利润呈直线上升。据统计,厦门华宁电子有限公司在1991年1月至11月所售出的三乐洗衣机有64%是以"以旧换新"的方式被买走的。
造、运势与演艺--从流浪演员到喜剧大师
    莫里哀从小就喜欢戏剧,大学没有读完,他就组织了一个"光耀剧团",开始了他的戏剧生涯。"光耀剧团"仅存在了三年,由于负债累累,莫里哀被债主们送进了监狱。幸亏一个叫列昂纳尔·奥勃里的人出面为莫里哀作保,他才被放了出来。
    莫里哀毫不气馁地带领他的剧团继续演出,但人们不买他们的"账",剧团在痛苦挣扎中卖掉了凡是可以卖掉的东西,他们从巴黎出发,向法国南方行进,开始了艰难的流浪演出。这一年,莫里哀年仅24岁。
    莫里哀带领他的剧团常常睡在于草棚里,在乡村的板棚里演出时,挂上一些破布就算是幕布了。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演员们首先要找地方官请求允许为老百姓演出。艰苦的流浪演出生活不但没有动摇莫里哀酷爱戏剧的决心,反而锤炼了他顽强的意志,铸就了他敏锐的思维和天才的喜剧表演技巧。莫里哀的剧团渐渐地博得了人们的欢迎,他们的喜剧表演总能引起观众的哈哈大笑。
    莫里哀还喜欢亲自编写剧本,他在坎坷的浪流生涯中编出的轻松愉快、无忧无虑的独幕闹剧最令同伴们叫好,莫里哀带领着自己的流浪剧团在法国的城乡中漫游了12年后,于1658年回到了首都巴黎。
    演出的那一天,近卫军大厅里坐满了宫廷的大小官员和近卫军,菲力蒲·奥尔良亲王陪着国王路易十四坐在最前面。莫里哀为国王演出的剧目是《多情的医生》。演出的铃声响了,大幕缓缓拉开,当"多情的医生"一登上舞台的时候,人们立即笑了起来,当"多情的医生"做了第一次道白之后,人们便哈哈大笑了。几分钟后,哈哈大笑变成了哄堂大笑,就连菲力蒲·奥尔良亲王和国王路易十四也在椅背上捧腹大笑。最后,在门口站岗的火枪兵也大笑起来,照规矩,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许纵声大笑的。
    《多情的医生》的终场被一片喝彩声淹没。
    几年后,莫里哀的《吝啬鬼》、《伪君子》使全巴黎的人都站起来欢呼。
    莫里哀终于成功了,他成为全世界著名的喜剧大师。
造、运势与经营--"八百半"童叟无欺创大业
    日本八百半商社是从沿街叫卖蔬菜起家的,经营这家商社的是"田良平与他的妻子加津。创业之始,和田良平夫妇深知自己"家小"、"业小",先天条件不足,只有勤奋工作,不断创造条件,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住脚,才有可能得以发展和壮大。为此,夫妇俩把"童叟无欺"作为自己经商的信条。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和田良平夫妇终于有了自己的店铺,店号叫做"八百半热海分店"。但是,不久,热海市连遭大火,成千上万的人家被大火烧得一贫如洗,"八百半热海分店"也被烧成一片灰烬。这时"八百半"有一批进货在大火后运到,由于许多菜店都葬身火海,热海的蔬菜价格暴涨。和田良平夫妇认为,现在大家都很困难,不能赚这笔不义之财,而且在这种困难时期,如果还以平价出售,更能证明自己讲求信义,真正"童叟无欺",这关系到菜店的长远利益。因此,和田良平夫妇坚持以平价出售,赢得了市民们的好感和尊敬。
    当时,"八百半"与四十多家批发商有联系。批发商们知道"八百半"有困难,主动提出免去或迟收"八百半"的贷款。"八百半"认为经商必须讲求信誉,否则,无法发展壮大,和田良平夫妇按月凑足现金结账。批发商们认为和田良平可以信赖,在以后的交往中,不断地为"八百半"提供了优良的条件,资助"八百半"的发展。
    一场大火"八百半"几乎被烧得一无所有。大火过后不久,"八百半"却在废墟上建起了二层楼的商店!这不能不归功于和田良平"童叟无欺"、讲求信义的经营策略。
    和田良平夫妇在事业有成的基础上,将讲求信义、"童叟无欺"的经营方针进行了改革,大胆实行了明码实价经营--在当时的日本,敢于这样做的商店只有10家,这是以真正最低廉的价格向顾客销售最好的货物。有一次,加津对丈夫说:"如果把每件商品的毛利增加一分钱,我们就能扭亏为盈。"和田思索良久,说:"我们一开始就以廉价经营的方法办店,千万不能半途而废。从明天起,每件商品的毛利下调百分之一。"消息传出去,"八百半"的顾客又增加了一倍。"八百半"不懈追求,不断创造新的、为顾客所欢迎的购物环境,使自身赢得了一次又一次发展的良机。
    如今,"八百半"早已发展成为一个跨国际的商贸集团,在新加坡、美国、巴西等国都设有自己的分店,并都以信誉卓著而闻名。
造、运势与产品生产--凯耶开创巧克力生产新时代
    17世纪后期,瑞士人凯耶在意大利当了四年学徒工,终于把生产巧克力的方法掌握了。可是,当凯耶回到故乡,把他生产的巧克力拿到市场上去卖时,他发现:瑞士的巧克力市场早已被意大利人"牢牢地控制住了。
    凯耶刚刚出徒,又没有雄厚的资金,根本无力与意大利的巧克力商人抗衡。为了生存,凯耶苦苦思索起来。17、18世纪的巧克力有很多缺点,比如:硬梆梆的,口感很不舒服,甜腻腻的,连吃几块就吃不下去了,等等。凯耶生产的巧克力自然不能例外。"假如能生产出一种口感舒适而又不过分甜腻的巧克力,就能击败意大利了。"凯耶心想,"对,就这么办!"
    凯耶孜孜不倦地探索着,他先是往可可浆中加入牛奶,后来又尝试着加进不同数量的绿豆面、扁豆粉,又把脱脂的可可油按照不同的比例掺进去。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一种脆而不硬、甜而不腻的新型巧克力问世了,凯耶为自己的产品命名为"凯耶"牌。"凯耶"牌巧克力上市后,人们争相购买,意大利巧克力被冷落在一边,凯耶后来居上,他开创了一个巧克力生产的新时代。
    凯耶去世后,凯耶的后代们又在配方中加入了香草、桂皮、干果、油料,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凯耶"牌巧克力名扬全世界,其品种多达二千五百余种。
造、运势与体育--路易斯的"世界女排头号扣球手"之路
    路易斯年仅10岁就进入古巴卡马圭俱乐部练排球,她手臂长、弹跳力好,加上聪明、好学,很快就从众多的学生中脱颖而出。但是由于个子"矮",1981年,古巴教练欧亨尼奥在选拔新秀组队时,虽然发现T她,却又把她舍弃了。事后,欧亨尼奥回忆说:"当时,我考虑再三,认为路易斯刚一米七0,还是矮了一点,只好忍痛割爱了。"
    但是,路易斯并没有泄气。个子"矮",只好用其它措施补救,路易斯苦练"双腿",努力提高弹跳的高度,同时,力求发挥手臂长的优势,增大扣球的威力。日于一天天过去,路易斯在教练的指导下,在弹跳的高度和扣球的力度上有了飞速的进步。
    1982年,第9届世锦女排赛结束,古巴女排获得了第5名,欧亨尼奥下决心重建古巴队,他再次赴全国各地选拔人才,再一次发现了路易斯。路易斯此时只有14岁,个子长高到一米七三,助跑弹跳摸高达三米三十,原地纵跳高达一米,这个高度与男选手相接近。这一次欧亨尼奥选中了路易斯,把她带入了国家队。
    路易斯如愿以偿进入国家队,但却被安排作二传手,而不是她梦寐以求的主攻手。路易斯毫不气馁,她一面苦练二传手的技术战术,一面凭借自己弹跳好的优势,苦练扣球技术,使之更臻完善。1983年,在不莱梅国际女排赛上,古巴队与美国队争夺冠军。当时,美国队主教练塞林格经验丰富,且拥有海曼、克罗克时等世界超级球星,古巴队以二比三失利。坐在教练席上的欧亨尼奥惊异地发现了一个秘密:古巴队真正对美国队构成威胁的并非是由他选定的主攻手,而是担任接应二传的路易斯--她的飞身扣球,落地开花,令对方防不胜防!欧亨尼奥幡然大悟:"错了!古巴队女排的主攻手应该是路易斯!而不是其她任何人。"
    从此,路易斯担任了古巴国家女排队的主攻手,并一步一步地摘下了"世界女排头号扣球手"的桂冠,被誉为"加勒比海的黑风暴"。
造、运势与体育--"亚萍现象"
    邓亚萍,在如今的中国,这是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名字。
    翻开邓亚萍成长的历史,我们看到的是辉煌的战绩,累累的硕果:
    1986年,13岁,在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中,击败了世界女子冠军耿丽娟;
    1988年,15岁,获全国城运会女单冠军和亚洲杯女单冠军;
    1989年,16岁,获全国锦标赛女单冠军和第40届世界锦标赛女双冠军;
    1990年,17岁,在北京亚运会夺3枚金牌、1枚银牌;
    1991年,18岁,获第41届世界锦标赛女单冠军;
    1993年,20岁,获第42届世界锦标赛女团冠军;
    1995年,22岁,获第43届世界锦标赛女团冠军。女双冠军、女单冠军。
    桂冠是用荆棘和汗水编织而成的。
    仅仅4岁半,小亚萍就登台练球了。
    亚萍的父亲邓大松是省体委乒乓球教练,也是女儿的启蒙老师。
    白天,亚萍随父到训练场练球,她脚下垫着凳子,手里拿着父亲给她特制的球拍;晚上回家,亚萍对墙练习推打;对悬吊在走廊上的球练习手感、练习眼力。练习步伐。超负荷的训练使亚萍的母亲含着眼泪恳劝丈夫:"这太残酷了,好像孩子没爹没妈。"
    7岁,亚萍进了业余体校的大门。
    9岁,亚萍因球技高进了省体工大队乒乓球集训队,但是,只过了半个月,她就被辞退了。"个子低,胳膊短,没发展前途。"教练惋惜他说。
教练的评语是客观的。外界的否定使邓亚萍更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劣,只有刻苦训练、基础扎实、球技精湛,才能"以长补短"!小小年纪的邓亚萍就过早地"成熟"起来,她的面前只有一条路:拼一一一以比她人十倍的努力!
    10岁时,邓亚萍在市体委乒乓球队有幸遇到了著名教练李风朝。李教练著眼识才,根据亚萍的弱点为她设计出独特的球技打法--快、怪、狠。训练时,亚萍要不断地攻打10来个脸盆的乒乓球,还要身负10多斤重的沙衣,腿上绑几斤重的沙袋左右移动。数小时下来,甚至连上床、吃饭的力气都没有了。
    内外各种因素的冲击使邓亚萍不断地超越自我,建立起堪称为优良之最的心理素质、智能素质、技术素质。1986年,在郑州举行的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上,年仅13岁的邓亚萍力克世界女单冠军耿丽娟及李惠芬、徐竟、陈静等名将,令中国体育界为之震惊。
    当然,邓亚萍也有过挫折,在1988年举行的全国青年赛中,邓亚萍连前8名都未进去;在第42届女单比赛中,她也曾失利。但邓亚萍就是邓亚萍,在总结了教训和经验之后,邓亚萍以"稳、准、快、狠"的风格和过人的心理素质,横扫千军,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以第43届世锦赛的女单冠军争夺战而言,这是一场无可非议的壮阔、精采的拼搏,是当今世界乒坛顶尖高手的决战,这场决战所折射出的光芒反映了世界乒乓球运动永恒的魅力和人类奋发向上的精神。
    世界乒坛的权威人士称邓亚萍的成功为"亚萍现象"。的确,我们应该认真研究一下"亚萍现象",把亚萍的成功经验推广到乒乓球和乒乓球以外的各个领域中去。
 
 
CopyRight @2002 福州大学军事教研所 陈润华 张磊 林发
13706943876 13628643870
E-mail:rhc121@msn.com